Hong Kong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ultiTech R&D Centre > Blog
Blog
Archives
2023
漫談創新科技商品化
11 April 2023

近來香港政府大力推動創新科技商品化,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極力推動的「產學研1+計劃」,目標資助不少於100支具潛質成為初創企業的大學研發團隊,希望能加快將大學及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推進演化成為有商業價值的商品及服務。

筆者就想淺談這商品化的歷程、以供大家思考討論。

筆者當年在電器工業工作的時候,曾經聽說過AT&T做了一項研究,一般由新的技術製作而成的產品起碼需要七年時間才能夠進入市場。實際上以一個嶄新的技術來說,7年時間恐怕也未足以大幅度受到市場青睞。

舉一個例子,微波爐是在1945年由一位工程師無意中發明的!輾轉要到1970年代才慢慢在美國的消費市場發展起來,直至1990年代微波爐在一般美國消費家庭的進佔率才達到九成以上。由誕生的一日至到市場熱賣要歷時40多年!

當然時至今日,產品進入市場速度快了很多,其中原因與市場訊息發達,銷售管道增加,科技及效率迅速發展,使到製造成本大幅降低,種種原因都使到新產品快速達致工業界及消費者所使用。

但是由大專院校、研發單位所發明的新技術轉化成為產品或服務,並成功在市場推廣,以致能夠被高度接納,恐怕起碼要五到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除了時間以外,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將某一項技術發揚光大的製造公司或團隊與原來發明該技術的研發單位可能沒有太大的關係。以石墨烯為例子、這種由碳原子特殊排列而成的特殊材料,是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學者Andre Geim 及Konstantin Novoselov 首先分離製造出來的。其後曼徹斯特大學成立了石墨烯工程及創新中心來推廣這種材料的商業化,並與英國的Haydale Graphene Industries進行技術合作,然而原來的發明科學家卻沒有後續更深入的參與。其他的石墨烯製造公司如美國的Graphite Central, Grolltex, Inc., Graphene One LLC, XG Sciences, Graphenea, Vorbeck, Graphenea和原來的發明人更沒有甚麼關係,而生產量最大的國家 - 中國,與發明人更加沒有技術合作。

當然,由發明人或技術領導人創立的公司迅速發展成為成功企業的也大有人在,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大疆無人機、商湯人工智能等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

總而言之,筆者想說出的就是創新科技由技術的發明、發展至成功的商營企業、既是漫長亦是有很多不同路徑。無論是政府、大學、研發界及至商界,對所要付出的資源、時間、耐心、毅力都要有極大的心理準備。

LSCM – Simon Wong